上一页|1|
/1页

主题:潍坊职改

发表于2010-03-30
记者从市局获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部近日印发专门通知,确定潍坊市作为全国三个试点市之一具体承办中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此项改革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改革后职称评聘将切实改变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质的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此次改革的重点是统一中教师职称体系,建立统一的中教师职务制度,教师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同时完善评价标准,在职称评聘时,要充分考虑教师育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注重师德素养,注重工作业绩等,切实改变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质的能力和水平。职称评审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真正实现中教师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为确保改革政策的连续性,现有在岗中教师按照原职务与统一后的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已取得资格未聘人员,资格保留,待岗位出现空缺后再择优聘用。 来源:中国潍坊-潍坊日报
 
 
给潍坊职改办的一封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的心声(转帖)
潍坊职改办:
    
作为一名从事快20年的中普通教师,在改革的大潮面前,代表一大部分基层的一线教师想说几句话,提几点建议。
    
一,以前的职称制度执行20多年,现在看来争议很大,公平性,合理性明显欠缺,某些地方执行的评聘分离,名义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实际上成了地方政府减轻财政负担的挡箭牌,于是乎,在机关事业几乎不见的怪现象出现了,中教师一级拿着二级工资,高级拿着一级工资N多年不变,如同局长长期拿着科长工资,科长拿着科员工资一样荒唐。同时,为了争那几个可怜的聘任,同事之间也很不和谐,弄虚作假,请客送礼现象大行其道,败坏了学术和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对职称制度,百分六十多的网民建议取消或彻底改革。
    
二,在实行职称制度的事业单位中,义务阶段教师最为难堪,评定,聘任极为困难是困扰他们的老大难问题,义务教师本来福利待遇在机关事业中最差,而职称问题又雪上加霜,如同枷锁一样桎捁着广大教师的身心,很多教师心情长期压抑,又加上工作压力大,很多的精英分子英年早逝!
     
义务关系民族前途,只有切实提高义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切实执行教师法,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础,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任何改革都应该重视一线群体,不能让人出力又伤心,挫伤积极性,在不取消职称制度的前提下,职称改革必须照顾广大弱势中教师的权益,把中职称评定单列,权衡考虑,特针对义务职称评定提出以下建议  
    
年度考核合格,学历达标,10年以上二级教师或工作15年以上自动晋升一级教师;工作25年以上自动晋升高级教师,正高职称的评定可提高门槛择优晋升,至于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自可在最高年限前提前晋级,这样做既能鼓舞优秀分子的脱颖而出,又能托底保障广大一线教师的正当权益。
    
至于对教师的评定,应该由,家长学生共同评定,引入科学的评价体制,而不应该由单位个别领导一言堂。
    
四,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应妥善解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举措,2005年以前已经晋级但未聘任教师的职称问题应该得到兑现,以保障公平正义和社会的和谐。
中教师是做基础工作的,不是在搞发明创造,不是站在科技领域的前沿。从开始教书到退休,一个个数字、一个个拼音、一个个公式、一个个定理-----,手把手教孩子,每个教师做的都是这样的工作,相差不了多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中、高级职称有限制的,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没因职称变化改变,外甥提灯笼———照旧(照舅);原来教什么还是什么,上多少节还是多少节,只不过工资大改变。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
按劳分配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实施按职称分配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
办好,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教师职称评聘,早已是怨声载道。
因为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安定、对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淡化职称工资,进而取消中、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建设和谐校园,中教师之间收入分配公平是很重要的。
年度考核合格,学历达标,10年以上二级教师或工作15年以上自动晋升一级教师;工作25年以上自动晋升高级教师,正高职称的评定可提高门槛择优晋升,至于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自可在最高年限前提前晋级,这样做既能鼓舞优秀分子的脱颖而出,又能托底保障广大一线教师的正当权益。
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分开同样的资质有的聘有的不聘造成教师之间矛盾为了评聘造成腐败助长不正之风
当年我们出了多少力,现在又让我们伤心,实在是不合理。希望有关部门的决策者们能看看,别让老师们再伤心了,长此以往伤害的是祖国的未来。
职称改革以来,确实存在问题,政策无连续性,朝令夕改,3年前够格,三年后缺被拒之门外,
 
发表于2011-09-23
评聘分离真个黑色的幽默
发表于2012-03-09
发表于2012-03-09
上一页|1|
/1页